百利来,创立于1982年,成功累计注册香港公司10万家!
免费在线香港公司查询香港公司查册,详情请咨询在线顾问 | 加入收藏

百利来注册公司优势

    28年注册经验积累、香港100人注册会计师团队、汇丰银行认证,当日递交注册信息,真正香港人秘书服务,无任何附加收费、100%客户满意,10万客户见证,各项业务可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大分行就近办理,24小时免费咨询电话:4000340008
特有一站式香港公司注册
当前位置:主页 > 香港资讯 > 香港人对按揭利率敏感

香港人对按揭利率敏感

      香港准备买房上车的人迎来最头痛的一件事:汇丰宣布提升新按揭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而随后渣打和恒生银行也迅速跟进。

      上述消息宣布后次日,香港许多大型屋苑的成交马上进入“冰封”状态,成交急剧削减,个别业主开始大幅劈价卖房——而仅仅半年之前,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倍增买家印花税时,还没有如此巨大的威力。

       为什么香港的住房市场对于利率会如此敏感?为什么港人把加息称为“息魔”?主要是因为香港中产不少买房来作为自住和投资用途,而利息变化往往意味着房价和租金方向的趋势。

      港人对利率敏感

      先看看这次汇丰的调息例子,看看它的实际威慑力究竟有多大。

      在这次调整之前,汇丰银行的实际按揭利率在2.15%至2.85%左右;调整之后,按高位计算,以香港一个价值400万港元左右的房子来看,如果七成贷款,分30年还,月供会比原来(10560港元左右)高出452港元,如果按原低位计算,加息前后差别则大概在358港元。在香港,上述差额只是一个四口之家吃一次早茶的价钱,因此看似不会有太大影响。

      如果我们预期利率会升至5%左右,上述差额的影响就会扩大至4471港元;如果再升至10%,则扩大至14012港元。对于买上10套房子的投资者,相当于每月要额外支出近14万港元巨款,这是不小的压力——在一些中小型的香港本土企业里,总经理级的人物每个月总收入也不过这个薪酬水平,更何况是“额外支出”。

     香港人对于利率的敏感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源自1997年金融危机。当年房价暴升,同时按揭利率高达10%以上,而不少购房者同时拥有五六套房子,尽管利息负担沉重,但他们坚信房价还会再涨,这种资本增值足以弥补他们的利息支出。

     这种状况和今天内地的情况颇有一点相近的意思,所不同的是,内地大部分投资者仍然相信房价不会出现断崖式的暴跌。

     当年香港人也不相信,但事实却是很残酷。受到金融危机冲击,香港失业率高升,沉重打击了房子的租金价格,一些业主本身也陷入失业状态,因此不得不低价抛出房子套现,而这种抛盘的增加,又加剧了市场的下行波动。

     做股票经纪的朋友老郑回忆当年还心有余悸,那一轮的疯狂跌价中,香港的房地产曾经暴跌了近70%,以至于到去年,房价才回至1997年的水平。

     老郑当年凭借着在金融业的高收入,一口气花500万港元全部身家,支付了5套房子的定金,原以为可以等房价上涨后赚一笔。结果没有想到金融危机来临,楼价暴跌。他预感不妙,忍痛全部放弃了这500万港元的定金,全副身家化为乌有,但避免了楼价暴跌带来的巨大损失和银行按揭压力。

     买房与养老

     尽管香港人对于息魔忧心忡忡,但是只要有条件和付得起月供的中产阶级,通常还是会买房子。他们的理由是,买房是养老的重要保障!

     对于没有在香港长期居住的人,很难体会到香港中产那种“买房养老”的理念。在内地,购房者大多并不把自己当作投资者,即便有第二套房,也只是认为自己属于“刚需”一族。但是鉴于内地也正越来越有一些香港社会发展的特征,笔者认为有必要认真介绍一下,为什么香港人如此热爱买楼作为投资。

     我们不如先抛开所有的投资理论,也抛开所有的投资产品分析,问自己两个问题:怎么样才能安度晚年?什么样的养老方式最让人感觉舒心?

     相信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老有所住,老有所养。在香港,根本没有健全的养老保障体系。政府不提供社保,更没有医保一说。大部分港人退休也就意味着失去所有的经济来源。没有收入的老人可以申请政府综援,但如果没有自有住房,靠政府的综援根本无力支付私人公寓住宅的租金,更谈不上支付日常生活开支。香港特区政府虽然提供公屋,但目前的轮候时间已经长达三年以上,而且社区条件复杂的公屋环境始终不是中产阶级的最佳选择。

     香港不少出租车司机都是七十古来稀人士,那些酒楼里的杂工和服务员也往往是年过半百以上的老一辈,远不如内地酒楼里的年轻小姐那么赏心悦目。

     所以香港中产特别希望在有能力的时候,买几套房子,趁年轻养供,等到退休时基本供完这些房子,然后自住一套,再拿一两套出租收息养活自己。

     出租住房能否给香港中产提供养老资助呢?答案是肯定的。

     如果有两套可供出租的房子,那么业主的养老压力已经可以大大减轻。

     在过去10年,香港的房价升升跌跌,租金也跟着起起伏伏,但不论香港的房地产价格如何波动,它所能提供的租金基本上都能满足一家四口的基本温饱。

     相对于数百万的房子来说,香港房屋的租金回报率可能并不算高(目前在3%~4%之间),但其租金却足以养老,而且还可以满足自住,这便是房屋这个另类投资品让港人着迷之处。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香港人一直热衷于买房子作为主要投资工具。香港居民通常都有两三套住房,一套自住,另外两套则可以用于出租。最令人惊讶的是一个拾荒的老太婆,常常在不同的电梯楼层看到她,开始还以为她是到处捡垃圾卖钱,后来才知道,原来她在同一幢大楼里有三套房子!在香港,有不少这种拾荒富豪的存在。

     当房子成为一项投资品而不是“刚需”们的必需品的时候,它便会对利率的波动特别敏感——不知道未来内地的房地产市场,会不会也演变出类似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