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价经济逆行成香港“最大内部风险”
据了解,香港楼价由2008年至今大升1倍,由此导致的潜在经济风险受到业界关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昨日发表报告警告称,香港物业价格在去年底短暂缓和后,今年又重拾升轨,目前与整体经济活动放缓“逆向而行”,已经成为香港“最大内部风险”。
报道称,IMF认为香港政府有需要多管齐下,除压抑楼市需求外还应进一步增加土地供应,以减低楼市对宏观经济及金融体系造成的风险。IMF赞同香港就楼宇按揭贷款所推行的逆周期审慎监管措施,认为有助加强银行的风险管理及承受楼市一旦大幅调整所带来的冲击的能力。
报告指出,今年初至今香港住屋价格已上升两成,与2008年谷底水平相比更升达一倍。近期中小型住宅物业的升幅尤其显著。究其原因,报告认为是“新落成房屋供应有限、本地及境外买家强大需求,以及美国输入低息率等多项因素”,导致本地楼价不断上升。
此外,IMF亚太区主管Steven Barnett在昨日于记者会上补充称,美国推出的第三轮“量化宽松”措施(QE3),导致国际游资流入本港,也是推动楼价上升的一大因素。他警告称,楼市已经成为本港的“最大内部风险”,未来一旦出现调整,将会影响市民的家庭消费,银行也将受到波及,并会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令家庭财富减少,消费进一步下降,最终拖累整体经济表现。不过他亦承认,短期内出现此种风险的可能性较低。
对于香港政府近期推行的“买家印花税”及加强版“额外印花税”措施,Steven Barnett持肯定看法,指此举有助压抑楼市需求,一方面可以减少楼价泡沫,另一方面亦可防止泡沫爆破后引发经济危机。IMF香港代表Sean Craig亦表示,虽然市民买楼意欲降低后,不少准买家转为租楼,在一定程度上推升租金升幅,但由于楼价已停止上涨,两者对通胀的影响可以互相抵消。
不过,Steven Barnett同时强调,两项印花税措施仅会有短期效果,“长期而言,真正问题还是在增加供给上,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新住宅单位供应”;同时还应多管齐下,包括逐步收紧按揭成数及供款与收入比率,以维护银行体系的稳健,有需要时更可加推其他措施,包括调高风险权重或监管储备等;他亦欢迎港府增加公屋供应,但认为有关规划和建筑需时,因此难于在短期内见到成效。
对此,IMF报告指出,过往经验表明香港银行体系有足够能力承受物业价格大幅下调所带来的冲击,但物业市场贷款约占在香港使用的未偿还贷款总额的一半,而且以房地产作为贷款的抵押品亦存在额外的风险,因此如若楼价急速调整,将会令抵押品的价值下降并造成负财富效应。
- 上一篇:香港-南宁-重庆-香港货运包机航线正式开航
- 下一篇:香港成国际法律中心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