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担心不如共同发展
香港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宋敏向《陆家嘴》记者表示,前海发展有发改委牵头27家单位形成的前海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支持。尽管前海目前仍处于“打地基”阶段,但相信在有效决策制度支持下“总是能做成”,深圳“新中环”可与香港中环形成“双核心”。
“深圳中环”的提法始于2009年广东省前省长黄华华在香港的一次讲话。他提出深港合作打造现代服务业,前海作为“前店”而香港作为“后厂”,颠覆了港深在制造业合作上前店后厂的惯例序列。
此后,“深圳中环”便和“珠三角曼哈顿”一起,成为以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为重点的这片15平方公里区域的未来愿景。
素有居安思危意识的香港社会旋即掀起了针对深圳特别是前海对香港竞争的讨论。类似的讨论,也在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和国外人民币中心的主题下连番出现。
两年前规划初宣布时,前海便在香港与21家企业签订了意向协议。今年7月16日,前海政策宣讲和招商推介会在港召开,再与37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或意向协议,包括15家世界500强企业、12家港资企业和12家外资企业,设立企业资金结算中心、运营控制中心的总部项目13个,签约总金额达2200亿元。
由于近年来香港国外人民币中心发展蓬勃,深港竞争讨论已趋淡化,但质疑声仍未绝于耳。香港经贸商会会长李秀恒近日撰文称,六大范畴的先行先试政策,对金融业、相关专业人士、办学团体、医疗集团和电讯大亨来说确是好消息,因只要能进驻前海未来将会是海阔天空。
但他担心,香港贫富悬殊的矛盾将更加尖锐,人才流走削弱香港竞争力,“前海果真成为‘珠三角的曼哈顿’后,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还有什么优势?”他重申其观点,“前海作为深港合作的试验田,其定位十分重要,如能做到深港互补则相得益彰,若成为深港恶性竞争则两败俱伤。”
李秀恒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不少香港金融机构人士则认为这样的心态有些杞人忧天,“现在那里还是一片空地,细则两年了都没出来,能做成什么样还是未知数。”话虽如此,香港金融机构均以抢占先机的心态,与前海签订意向协议。
中银国际副执行总裁谢涌海向记者表示,不少香港人担心前海将替代中环,但与其担心不如共同发展。宋敏也指出,三十年后香港和深圳将实现同城化,与其老想着你我之分,不如借人民币国际化国策东风携手开拓潜力。
- 上一篇:携手内地发展空间大
- 下一篇:香港地产新政或引楼市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