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不同标准工时影响:七千企业或转盈为亏
香港标准工时委员会26日继续讨论订立标准工时对企业成本的影响,发现订立在不同水平及适用范围,全香港企业成本增加会相差过百亿元(港币,下同),可能令近7000家企业要转盈为亏。
综合香港媒体报道,当天,香港标准工时委员会举行第14次会议,讨论政府经济顾问就订立标准工时对企业影响的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指出,如将标准工时订得较严谨,例如每星期工作是52小时,超时“补水”(超时工资)1倍,而且只适用于月薪1万元或以下的雇员,全香港企业每年要多花约1.03亿元。
但若令保障范围更广,如每星期工时订在44小时,超时“补水”1.5倍,月薪1.5万元或以下的雇员都受保障,全香港企业每年就要多花103亿元。如雇主以全数盈利抵销加上基本工资,报告预计会有约3%、近7000家企业转盈为亏,涉及超过18万名员工。
会后,香港标准工时委员会委员会主席梁智鸿指出,尽管部分雇员可能受惠于标准工时及可能较高的超时工资率而薪酬获得上升,但也有部分雇员的工时或会因而减少,故他们也要承受一定的减薪风险。
梁智鸿表示,在企业层面,不同行业所受的影响不同,但保安、饮食、零售等较长工时行业所受的影响较大,其潜在薪酬成本增幅普遍较大,承受能力也可能较其他行业逊色。
他还说,在宏观层面,若雇员的工时被减至标准工时,雇主或需增聘人手填补,这将可能加剧现时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并可能衍生出工资、通胀螺旋向上的效应。
资方代表刘展灏认为,超时“补水”是不适合的,中小企经营毛利微薄,有几多企业能负担增加的开支是未知之数;劳方代表吴秋北称,只用合约工时规管是不足够,必须要用超时“补水”等标准保障低技术工人。
标准工时委员会重申,劳资双方有共识,起码要立法规定雇主与雇员要订立合约列明工时,下次会议将讨论雇主会用何种方法承担成本、会否转嫁消费者,有信心在明年首季任期届满前向特区政府提交报告。
当天,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重申,政府对标准工时的立场是持开放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