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零售业遇冷
内地旅客是访港旅客消费的主力军,刺激不少品牌在香港急速扩张。但随着内地游客消费模式转变、租金上涨和店铺过度集中的因素影响,品牌扩张速度放缓。
香港铜锣湾以及广东道、弥敦道等购物旺区人头涌动,很难想象2003年非典打击下,香港零售业的萧条。为了支持香港经济复苏,中央推出内地旅客自由行,其后内地旅客在港消费强劲增长。
自由行实施前香港旅客达1660万人次,其中41.2%来自内地。2013年,访港旅客数字已升至5430万人次,当中75%来自内地。
根据香港旅游发展局的数据,2013年在香港过夜的内地旅客的人均消费为8937元(港元,下同),而不过夜的内地旅客人均消费为2721元,都高于其它地区的游客。内地游客消费对香港零售业的占比日益增加,由2004年的14%大幅增至2013年的34%。
内地旅客购物战利品丰富,其中服装、化妆品、药品以及首饰钟表等商品最受欢迎,也影响着香港零售业格局。2004年至2013年期间,化妆品及个人护理用品零售店的数目激增15倍,而珠宝首饰及手表的商店也增加30%。
然而内地旅客带来的消费力开始减弱,去年内地旅客人数增加16.7%,增幅有所放缓。同时内地旅客消费模式也改变,由高档商品为主渐渐转向中档产品。数据显示过夜旅客的人均消费增幅由2009年为16.6%,持续放缓至2013年的4.3%,业界称为“旺丁不旺财”。
对于内地旅客消费模式的转变,里昂证券消费及博彩研究部主管余雅乐认为,此与中国经济发展有关。他表示,内地中产人士数目增加,消费力增强。由于欧美经济疲弱,多个国家有意放宽签证限制,吸引内地游客,刺激旅游业相关产业。此举相信会鼓励更多内地旅客到欧美国家旅游,令未来港澳游的内地旅客占比将会下降,但港澳仍是内地旅客的首选旅游热点。
除了内地旅客出游选择增加外,普华永道亚太区及香港、内地零售及消费品行业主管郑焕然指出,内地反腐倡廉,香港奢侈品等高端商品的销售减少。而由于内地质量安全问题,香港不少日用品成为内地游客囊中物,消费主力由高端转向中端。
- 上一篇:世界青年创业论坛首次在香港举办
- 下一篇:人民币国际化可刺激香港金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