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国外人民币市场已成气候
数以万亿计的人民币“出海”沉积,标志着一个初具规模的国外人民币投资市场正在形成。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的市场人士认为,沪港通、跨境贷等对外开放新举措将进一步打通人民币回流渠道,这将有助提升国外人民币投资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推动人民币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国际投资货币,并在未来逐步成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
出海人民币已逾万亿
2010年7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香港金融管理局联合宣布可在香港交割人民币,当时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就预测,这“是一个以万亿元计的商机”。
还不到四年的时间,这个预测就得到印证。
香港金融管理局5月30日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14年4月份,香港人民币存款已从2010年7月份的1040亿元增至9599亿元。花旗集团香港及澳门区行长卢韦柏预期,至今年底,香港人民币存款可突破10000亿关口。
事实上,2009年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增长迅猛,国际经济往来中使用和持有人民币的意愿也急速提升。
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1.65万亿元,同比激增60%。而2013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发生4.63万亿元,比2012年激增57%。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海外企业选择持有人民币,相当一部分人民币留在了海外。
“要是加上新加坡、伦敦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等,留在海外的人民币其实早已经超过10000亿。”有外汇交易员称。
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助理局长梁新松透露,截至去年12月末,新加坡的人民币存款已达到2000亿元;而我国台湾地区货币政策主管部门此前也公布,截至今年3月底,我国台湾地区人民币存款余额达2683.92亿元。
国外人民币投资市场渐成气候
日益庞大的人民币资金池,已撬动起一个初具规模的国外人民币投资市场。
当前的香港国外人民币市场,已与2010年启动之初时不可同日而语,不仅人民币产品体系更加健全,债券、股票、保险、基金、期货产品应有尽有,而且市场的流动性也显著提升。
港交所为上海证券报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4月30日,香港交易所旗下市场共有98只以人民币计价及交易的债券、12只以人民币和港币同时计价及交易的RQFII 交易所买卖基金(ETF)、2只以人民币计价及交易的黄金ETF、1只以人民币计价及交易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3只以人民币计价及交易的债券指数ETF、3只以人民币计价及交易的衍生权证、1只以人民币计价交易的股票,以及一种可交收人民币的期货合约。港交所还在积极筹备把人民币产品延伸至商品期货领域,今年下半年将推出以人民币计价的铜、铝、锌商品期货合约。
人民币产品的交投也渐趋活跃,部分产品甚至跻身香港资本市场主流投资品种行列。如追踪富时A50指数的南方A50 指数ETF,推出不到两年的时间,基金规模已超过220亿元人民币,成为香港第四大ETF产品,其以人民币计价的部分2014年以来日均成交额高达3700万人民币。
至于香港交易所的人民币货币期货,自2012年推出以来,成交量和持仓量也一直稳步增长。3月19日,港交所旗下的人民币货币期货的成交合约张数一度创下了6318张(名义金额为6.32亿美元)的最高纪录。与此同时,人民币期货未平仓合约数量也较推出之初增长了六倍多,并在2月14日创下了23887张(名义金额为24亿美元)的新高。
- 上一篇:香港巴塞尔的狂欢盛宴
- 下一篇:香港4月零售业销售额下跌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