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内地套利那些事儿
美国量化宽松产生的流动性盛宴仍在延续,一些人从香港持续的低利率中看到了套利的机会。
小沈是内地机构派驻香港公司的职工,自从2年前来到香港,他便将每个月除必要开支之外的现金都转到内地投资固定收益产品,他说:“港元贬值,银行存款利率低,转向内地投资起码每年资金还能有些回报,我公司的同事基本都这么干。”
对于资金量不大的保守型投资者而言,这几年香港的投资机会并不明显,香港股市萎靡不振,银行存款利率接近零,是促使资金转向内地投资的原因,而利用两地差异,“空手套白狼“的例子也处处可见。
在香港流动性持续泛滥之际,多家银行打着“免息”的旗号谋求放贷。小李居港多年,手头上拥有各家银行的信用卡多达6张,多年下来积累了良好的信用,因此,各家银行都特别乐意向其抛下“预批现金”的橄榄枝,且盛意拳拳。预批现金是指香港银行根据客户过往的信用记录,提前审批的一笔现金额度,无需任何抵押或额外审查即可随时提取。
“每家银行给予我的预支现金基本在20万港币左右,算下来,我拥有预支现金的总额度超过100万港币,折合人民币约79万元,而这笔钱的手续费仅为每月0.18%~0.25%,即每年最多3%的成本费用支出,而把这笔钱投入到内地的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可以获得一笔不小的利差。
目前,内地银行的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年收益率平均在5%~6%之间,3%的资金成本,意味着2%~3%的套利空间,假设投入100万人民币的资金,则每年将收获2~3万的利润,加上人民币升值效应,实在是桩合算的买卖。
当然,如果愿意承受高风险,也可以把这笔钱投入到小额信贷中,这其中的回报即使除了中介机构的费用,还能有12%~15%左右的利息,除去成本,还能剩余10%的回报。两地之间零风险套利的成本还包括资金转账以及汇率风险。目前,由于人民币资本账户尚未开放,居民换汇额有严格的限制,大额资金两地转账难以通过正规的渠道进行,地下钱庄则成了常用的方式,人民币升值的势头丝毫不减弱,而外界也预期人民币还将继续升值。
记者在这几年也经常收到出借资金的咨询电话,甚至有销售员以“与银行建立关系”的理由积极游说记者接受现金,记者不由得感叹,内地香港两地仅关口之隔,一边是资金泛滥,利率持续低企;另一边则存在各类投机投资活动,高利率的小额贷款生意是如火如荼。
此外,除个人外,机构两地套利活动也并不鲜见。记者了解到,由于内地银行的存款利率远高于香港银行,香港银行还会将其部分存款存入内地银行,赚取其中的无风险利差。
- 上一篇:香港近半上市公司来自内地
- 下一篇:香港公共财政面临人口高龄化